27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又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出院。至此,该市累计确诊的2名患者悉数治好,成为自治区首个确诊病例清零盟市。但当地并未放松防控办法,退役军人郝磊所开饭馆仍然在为防疫一线人员免费送着作业餐。
这个地处包兰铁路线上的工业城市,之所以能把疫情操控得如此令群众满意,除全市上下织密防护网之外,街头活泼的永不褪色的“迷彩”--退役军人集体,也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疫情便是指令……咱们作为从前受过部队锻炼的,有义务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自愿前往疫情第一线,随时遵从市委、市政府的组织……。”2月2日清晨,乌海市首例新冠肺病例确诊;当日上午,17名退役军人在《请战书》上按下鲜红的指印。
“若有战、召必回。”此前的1月31日,乌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市爱心协会联合组成“应急救援突击队”时,短短一天多时刻就有280多人报名。
2日晚,海勃湾区一线名退役军人组成的小分队敏捷上岗合作社区作业,从21点到次日清晨4点半,顷刻未歇息。
哪里有活儿,就往哪里冲。市红十字会急需人员接纳物资,微信群告诉刚发,一支部队就敏捷赶赴现场。2月5日接纳的物资更多,老兵们“流水线”转移,热情高涨。
近1个月来,全市300多名退役军人抢干急、难、险、重作业,累计转移消毒物品49吨,牛奶、矿泉水等1.5万多箱。无紧急任务时,分组值守在140多个小区、6条进出市区路途卡口,对来往车辆人员进行挂号、测体温,并广泛宣扬防疫常识。
男兵如钢,坚贞不屈;女兵似竹,柔中带刚。“大娘,您这个棉口罩作用欠好,来--戴咱们这个--把鼻梁上的金属条捏一下。”在柳园小区门口执勤的女退役军人谢冬梅说着,将社区配发给她的防护口罩,帮白叟戴好。
退役19年、自主创业的郝磊,所开饭馆因疫情,正月的订餐悉数撤销。但他的饭馆从1月19日开端,已免费为一线多份。有人提出要付钱,他一口回绝。
“退伍不褪色。”就连81岁的马风清白叟也坐不住了。他给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打电线万元。作业人员赶到白叟家里了解到,他是困难企业退休干部。白叟说:“医护人员和我们那么辛苦,我非常感动。党和国家培养了我,尽管不能上一线,我要用自己的方法为抗击疫情作点儿奉献。”(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