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科技职业生涯起源于金山。为了不让这家老牌软件公司在互联网时代下掉队,他曾带领金山做过两次互联网转型,第一次是1999年年初成立卓越事业部,开始互联网业务尝试。第二次则是2005年推动金山全面互联网化。
这两次变革收效不大,眼看金山就错过了互联网时代。于是在2007年金山上市之后,雷军反而辞去了CEO职位,开始更深层次的反思和总结。
雷军对互联网本质的思考,伴随着他与金山、卓越网的屡次试错不断地更新。在新书《小米创业思考》里,雷军还原了他对互联网本质的探索之路。我们不仅能看到他在各阶段对自身与企业问题的剖析,更能从中窥见互联网行业20余年人、事、物的沉浮。
而在此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心法,最终促使雷军创立小米,迈入互联网智造的新阶段。雷军的互联网思维,也无疑成为了一套可供所有互联网从业者学习与参考的方法论。
1991年,在中国第一代程序员、创始人求伯君的邀请下,我加入了金山,成为了这家企业的第6号员工,并在此开启了我的事业。
当时金山还很小,按公司安排,我带领同事在北京组建起一支研发团队。那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的团队拥有一群顶尖的程序员,WPS一路高歌,运行在几乎中国每一台电脑上。直到1995年,微软给了我们“一记重拳”,我们花费3年时间打磨“盘古”办公套件销量完全不达预期,亏得血本无归,致使1996年初,金山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经过半年的修整与痛定思痛,我还是坚持想要带领金山绝地反击。11 月,我回到了办公室,重整团队继续死磕WPS。1997年,金山虽然依靠WPS97复苏,但处境本质上没有改观,还是在那个“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窘境,主营业务还是无法在大众市场盈利。
然而于此同时,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已迎来了启蒙期。1997年到1999年,网易、腾讯、阿里巴巴陆续成立。金山与我却因这次“死磕”,与第一波互联网创业潮擦肩而过。2000年,中国门户网站迎来了上市潮,各类网络公司的估值以超出人们想象的方式往上翻。同样是编程序、写代码,一位程序员从软件公司跳槽到网络公司,顿时就身价百倍,为什么?凭什么?
互联网的烈火烹油和金山软件的落寞,让我和金山都意识到,在这样的潮流面前,咱们不可以做时代的看客。我们应该重新探索能让金山的技术梦想继续燃烧下去的新方法。于是我们决定抽身出来,勇敢入局互联网大潮。
1999年年初,我们在金山做了一个做软件下载网站,取名卓越网,很快做到了第一名。但问题接踵而来,做下载需要很多服务器和带宽,价格昂贵,同时用户又不愿意付钱。成本高还没有创收,这个业务如何支撑下去呢?
2.做电子商务最有前途。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先进的生产工具,传统公司应用互联网最快的方式是电子商务,这是所谓的“水泥 + 鼠标”。当然,电子商务也是过渡性名词,因为未来所有公司都会是电子商务公司。
想明白这一个道理后我痛下决心放弃软件下载业务,卓越网转型做电子商务。我的互联网尝试进入了第二阶段。
经过准备,新的卓越网在2000年正式上线做图书音像电子商务。我们找到了最好的书评人之一陈年,并从他的数万本藏书中去挑选SKU。所以实际上,卓越网是最早的精选电商。很快,卓越网就做到了中国 B2C 第一。但是,由于资金链无法支持,我们跟卓越网的故事,只写了4年零4个月。2004年9月,我们作价7500万美元,把卓越网卖给了亚马逊。
可同年,阿里击败了eBay旗下的易趣,赢得了 C2C 电子商务平台战的胜利;腾讯也在这一年上市, QQ 占据了国内即时消息市场的领头羊。而大洋彼岸的美国,谷歌慢慢的变成了全球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典范,脸书也在这一年悄悄诞生。只有金山依然在苦海之中,痛苦地摸索出路。
怀着对售出亲手创办的卓越网的痛惜,并参照同行的不断的对比,我不禁再次思考:什么是网络?为什么网络公司毛利率高、增长快?未来的发展的新趋势是什么?
在思考求解的过程中,我一面重新梳理卓越网过去所有的决策,一面带领金山的团队重新学习谷歌十诫。足足想了半年多,我才感觉自己对互联网有了一点点感觉。再接着细细琢磨,就得出了如下7点结论,今天回想起来也非常有意思:
互联网首先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 任何一个人都是节点,互联是网络成功最关键的要素。任何封闭式的业务模式都会 遇到很大挑战。
一旦完成产品研制,用户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只要开着服务器就能挣钱了。到了此阶段,产品研制推广的边 际成本为零,服务器带宽成本年年在下降,毛利率自然就上来了,业务上涨的速度 也比较快。而且,机器是 7×24 小时工作的,当然运维人员要全天候确保运营 质量。
互联网公司直接面对全用户,好产品仅靠口口相传就能成功。与拥有用户的其他网络公司结盟推广,也是有效的推广模式。
首先是业务、内部运作系统高度IT化,这点和传统公司非常不同;其次,很容易推动量化管理;还有,对人的依赖性并不高,很容易做知识管理,系统自动记录了大部分人的工作,人员流动对企业影响比较小。
这种模式决定了软件公司的业务不容易持续稳定增长。一定要从卖产品模式转向卖服务的 模式。
互联网产品的模式就是研发人员和用户一起开发产品,有阶段性成果就先推出去,听用户反馈,按用户意见去修改。
长期来看,互联网的特性是一些原本就存在的商业创新或准则在新技术条件下的极致放大,而互联网思维是能应用于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的方法论。这一结论坚定了我全方面转型互联网的决心。我当即做了两件事:
从2005年年初开始,我在金山内部发布了全面转型互联网的动员令,现在金山的业务几乎全部来自互联网。2006 年初,我毫不犹豫地投身移动网络行业,比如投资了乐讯(当时移动网络最大的社区)和 UCWEB 等,并亲自出任UCWEB董事长,为移动互联网行业摇旗呐喊。这些都是我深思后的决定。
如果说金山是一个通用软件在极端不利的环境下,用最极致的努力去苦苦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那么,从通用软件到互联网,我上大学时那个做一家全球知名的伟大公司的梦在哪里?怎么样才可以真正用技术、用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同时被人们所需要?这些关乎我本心的问题没有答案,于是我决定辞职,就此离开金山。
这当然是一种巨大的痛苦。深爱的地方却无法成为梦想应许之地。在互联网的“前现代”,先是一个看客,后来成为一个苦苦挣扎的模仿者、追赶者,这并不是我的追求。可今天回过头来看,我甚至有些感激当时的失意。它让我重新思考未来在哪里、互联网的本质和它在下一个时代能做到的事,让我提前走向了下一个阶段。
那么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呢?要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第一步应该回到语境的源头。剖开来看,我们常说的互联网有这3重意义:
1.作为技术基本的建设的互联网:互联网操作系统、互联网协议,以及它背后的信息通信技术等。
2.作为应用的互联网:即时通信、社交平台、媒体内容、生活服务、电子商务等。
3.作为价值取向的互联网:高效、透明、公平、普惠的文化和沟通、实现方法。
互联网前所未有的便利,使它可以赋能产业,赋能组织,赋能我们每一个人。当一个人连接上网络,他可以随意采摘全世界的信息,也可以向全世界贡献他的能力,而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互联网赋能有如下4个优势,这也是历史上任何一种技术都未曾达到的。
1.这些赋能是高效的。任何一个人都能迅速获取他所需的信息,对服务服务提供者来说则是能与用户建立直接的沟通渠道。信息传递速率之快,环节之短,传递面之宽广,都是之前无法想象的。
2.这些赋能是普惠的、公平的。任何人都能获取信息,平等地表达意见。在这个时代,单个个体能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是空前的,信息差也前所未有的小。比如,今天在B站上,你几乎能找到各种你感兴趣的教程,可以每时每刻学习各种知识,有时候我也会在那里学习一下年轻人的潮流文化。
3. 这些赋能是低成本的。互联网是先予后取、厚予薄取,是一种“小费模式”,就是“用了觉得好,心甘情愿付点钱”。比如我经常提起的美国零售渠道开市客,它毛利率极低,几乎是单纯靠会员费赚钱。
4.这些赋能还是跨领域的、面向未来的。比如,谷歌AlphaGo的启示与埃隆·马斯克的一系列商业产品实验,正在从互联网的方法论、技术基础和对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的引导,甚至对人的认知开拓等诸多方面,揭示出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这就是我对互联网本质的第三次思考,这一次思考最为决绝,也最为透彻。基于这些思考,我总结出了自己的理解:互联网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价值取向,更是社会意识的形成机制和社会生产新的组织机制、发展模式。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广泛推动人与机构彼此赋能,从而推动信息传递、沟通,以及生产和消费的效率提升。
从1997年到2007年,10年时间,我对互联网本质的探索,伴随着我和金山、卓越网的奋斗史,也见证了整个互联网行业起伏。我先后几次长考,终于得出了对互联网思维的思考总结——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它的核心表达为“效率”,体现为“信任”。
这些对互联网本质的思考也成为了小米创业的理论基石。小米的初创,本质上是用互联网模式做智能手机,小米方法论就是互联网思维在制造领域的应用与延展。
商业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让商业实现最大化的现实意义?我的答案是:效率。它能给最多的人带来最大化的美好幸福感。12年前出发时,我和我的小米同事们对制造一知半解,我们手中所有的,只是一套叫作“互联网思维”的工具。但我依然相信,我们肯定有机会实现我们的梦想,因为我相信互联网。
有人说,如今已进入互联网的下半场,我并不甚赞同。在我看来,互联网终于脱离了幼儿期,开始走向青春期,真正走入苍茫人世,为所有人、所有事赋能。
互联网作为技术工具,没有善恶对错,但互联网理想、精神和方法,从互联网出现的第一天开始,就为了高效、透明、公平和普惠。互联网应该是解放生产力的推动思维和技术动力,而不是以邻为壑的割裂藩篱;互联网应该不断推动开放与共享,而不是简单零和竞争的数字鸿沟;互联网不应该只是流量、财富的吸纳者和分配者,而应该是社会整体财富的耕耘者。
新闻推荐
【2024-09-16】
【2024-09-16】
【2024-09-16】
【2024-09-14】
【2024-09-14】
【2024-09-14】
【2024-09-14】
【2024-09-14】
【2024-09-10】
【2024-09-10】
【2024-09-10】
【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