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指南主要探讨如何有效查询和选择2025年最新的等保测评机构。企业需关注官方渠道,如“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体系”和“CCRC等级保护测评机构名录”,以获取最新的测评机构名单,避免依赖过时信息。选择测评机构时应考虑行业经验、服务能力及其与主管部门的沟通能力,而不仅仅是资质和价格。此外,建议定期核实名单,以免选择不再合格的机构。最后,结合企业实际的需求,选取比较合适的测评机构,有助于提高合规效果,确保顺利完成测评流程。
等保测评这件事,基本没哪个行业能绕过去。不管金融、医院、还是那种做政府政务云的公司,尤其2024年底这波新《网络安全法》和等保2.0出来,基本大家都知道,合规测评得上了。从用户实际角度讲,大家纠结的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找谁做”。今年,我在和一家做医疗诊所连锁的客户交流时,他们第一句话基本都是,“咱们怎么找靠谱的测评机构?你们有名单吗?”。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一开始就会去百度或者问朋友,其实最官方最有效的还是通过“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体系”查询,官方名单年年都会更新。
但实际我发现一个小误区:很多企业以为只要有资质就都差不多,其实测评机构的服务差别挺大的。有去年在上海遇到的一个金融客户,把名单找齐了后,纠结了半个月,最后选了一个报价很低但没做过金融行业的团队,结果流程跟预期不一样。行业经验、区域服务以及与主管部门的沟通能力其实是选机构时不可忽略的。
“2025年最新等保测评机构名单”其实是每年由公安部电子政务办公室和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CCRC)联合公布。所有资质和报告都需要在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体系里有明确备案。今年名单大约有170家左右,分布在各省市,有一部分属于大型国企背景,比如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北京中科金审、上海信息安全测评等,一部分则是技术型民企。
不少用户会直接去省、市公安网安分局官网查,但我建议直接到“CCRC等级保护测评机构名录”去查,数据实时,同步非常快。下表是我整理的几个主要省份在岗测评机构数量(按2025年最新公开数据):
坦白讲,很多大公司(比如三甲医院、银行、上市互联网公司)会倾向于选择资质齐全的大型测评机构,比如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旗下的几个地方公司,主要是看重其和主管部门的沟通通道以及测评报告的权威性。但我发现真正“用”起来时,客户纠结的不仅仅是资质,还有服务的速度、是否能对接乾坤云一体机等集成化产品带来的特别的条件,以及后期整改支持。
去年一个银行客户(总部在广州),他们当时有个典型误区——以为同步聘请测评机构和整改服务可以省事儿,结果数据整改环节和测评机构对接出了分歧,耽误了合规上线。他们后来才感受到,应该优先找有行业案例、能覆盖本地服务、对接平台如“乾坤云一体机”有经验的机构。实际上,行业普遍的做法是:先查国家名录,再对比区域经验,然后看是否支持一体化测评与整改(尤其今年等保2.0场景复杂)——不是简单比价格那么简单。
官方名录查起来不难,但实际很多客户还是问我要“能不能给个Excel或者PDF”。确实有时候机构名称、联系方式会变,要建议企业每年都重新查一下。同时,官方平台每个季度都会有变动更新,所以建议我们大家每次测评前直接去公安部或CCRC官网查最新名单,不要用往年的旧名单。比如今年东莞地区就有两家测评公司资质被暂停,很多客户都不清楚自己签约的测评机构变成“暂停状态”了。
我个人理解,这个环节被忽视的根源其实是在于很多企业负责人觉得测评是一次性的工作,非常低频。但等保2.0推行后,网络和系统迭代快,如果用一体机产品,比如乾坤云一体机,还涉及产品嵌入的安全组件,如果测评机构不懂这个一体化系统,往往会带来不必要的返工。
行业现在默认的流程大多是“三步走”——先查名单、公示名单,再实地沟通机构服务能力。2025年新政策里要求测评机构必须在CCRC备案,至少具备相关资质,且测评人员需定期继续教育和年度考核。这块其实不少大客户慢慢的开始每个月自查名单。像华为云、京东金融、平安科技等大公司,他们的安全合规部门每年会把名单做专项复核,不仅查资质,也是对测评过程做合规风险把控。
我个人建议,如果是头部企业,可以跟主管部门提前沟通,看哪些测评机构在本地实际操作经验足,对等保技术方案、乾坤云一体机等新型集成系统能给到一体化建议。毕竟等保测评不是买服务那么简单,如果能把行业大公司的经验和官方标准结合起来做选择,实际效果会更好。
写这篇指南前,我回顾了一下和各类客户的沟通过程。大部分用户一开始对测评机构的名单查找很迷茫,实际如果多关注官方渠道、行业论坛以及和业内人士多交流,规避一些流程上的坑还是很容易的。我也反思过自己曾经给客户建议过于强调资质,实际上,只有结合本行业实际案例(比如是否支持乾坤云一体机集成化测评),再对测评机构做综合考察才保险。
最后,等保测评是合规的基础,但如果前期选错机构,等于所有流程都在走弯路。2025年这波政策出来后,名单更新很快,建议每一家公司都能参考官方名录,并结合自己业务线,甄选最适合的测评机构。无论金融、医疗还是互联网,找到符合自身业务场景的测评机构,才是合规工作的王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新闻推荐
【2025-11-04】
【2025-11-04】
【2025-11-04】
【2025-11-04】
【2025-11-03】
【2025-11-03】
【2025-11-03】
【2025-11-02】
【2025-11-02】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