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3103866733
网站导航
主营产品:
产品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gogo体育全站

聚焦315维权提振消费信心

产品时间: 2023-10-14 10:04:22 |   作者: gogo体育全站

详细介绍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 今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又将如期而至,它已经伴随中国消费者走过了20多年的风雨路程,也见证了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觉醒及消费环境不断净化的过程。与往年相比,在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百姓消费信心的提振非常关注,消费市场就是信心市场,消费经济就是信心经济。

  但是,每每发生的质量安全事件被曝光后,人们不禁感叹自己所处的消费环境离“放心”,还有非常长的一段路要走。三聚氰胺事件的深刻教训,表明了在利益驱动下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手段越发高明,形式愈为隐蔽,同时也凸显出消费安全管理体制的种种漏洞。

  如果没有安全的消费环境护航,何谈放心大胆地消费?眼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正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商家到监管部门仍需要在保障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多用点心思,让我们消费者在售前、售中、售后等所有的环节都感到放心,如此,消费愿望才能恒久。

  政府的质量检验机构承担着产品质量安全强制检验、风险监控和质量监督抽查等职责,即为政府的法定检验和质量仲裁机构,由此延伸至消费终端,则是消费的人维护权益的强大后盾。近年来,我省各级质监部门经常开展针对普通消费者的服务活动,免费为广大购买的人检验商品质量。有了质监部门的检验报告,消费者的维权之路才会平坦而顺畅。

  更有不少鲜活的消费维权事例说明,消费者注重和善于依靠政府质检机构,一纸科学、公正的质量数据,恰如一柄神圣权威的“尚方宝剑”。如果有更多的花钱的人可以自觉地运用好质量检验测试这个武器,消费生活中有更多的“尚方宝剑”寒光出鞘,让每一起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得到严惩,那么,消费环境的公平、透明和安全,就在不远处向我们展示着那迷人的秋波。

  在这里,我们走访了市场和质监等政府部门,选取了一些消费者维权的案例,期望对您的消费和维权有所启发。

  “花一万多块钱买的名牌休闲西服,洗一次两个肩部的颜色差别很大,商家还不承认是自己的衣服有问题,价值一万多块钱的西服就这么不经干洗吗?”开封市民王先生气愤地说。

  今年1月份,王先生来郑州办事,无意中在某精品商场看到一套休闲西服,不管是款式还是品牌的知名度,王先生都很喜欢,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王先生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昂贵服装带给他的喜悦时,烦恼便找上门来。

  于是,王先生找到商家理论,希望可以进行退货或换货处理。但商家不同意,不承认自己的服装存在质量上的问题,态度非常强硬,商家认为卖的是名牌服装,不也许会出现质量上的问题,还理直气壮地说是洗涤的问题。

  无奈之下,王先生拿着衣服去河南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鉴定,“对于贵重服装,要检验服装合不合格,要剪裁衣服做试验品,这个检验属于破坏性检验,假如衣服不合格,可以找商家去维权,如果合格,这衣服就不能再要了。”该中心副主任王双华说。

  王先生认为,反正衣服现在已经这样了,褪色很厉害,做不做检验都没办法再穿,破坏性再大,也难抵一次亲身参与之中的真假之战,正是凭着这种较真精神,却令王先生成功避免了损失。最后,在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协调下,面对一组组标准数据,商家最终承认服装有质量上的问题,并答应退还全部款额。

  事后,原本就很重视声誉的精品商场主管人员听说此事后,立即下令撤这个所谓的世界品牌服装专柜,再顶级的服装品牌,有了质量上的问题也不能这么蛮横无理。

  目前,服装和鞋类之所以成为消费者投诉焦点,有多个原因,由于服装和鞋类市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部分厂家只顾眼前利益,偷工减料,大幅度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以低价格来占领市场,导致服装鞋类质量下降。还有是投诉出现纠纷后,有必要进行检测,以界定双方责任,而检测的时间和费用成本又使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放弃检测,造成投诉增多。

  服装不合格的问题总是那几个:甲醛含量、pH值超标,染色牢度不够,纤维含量和标识标注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等。服装甲醛问题频出,根本原因就是我国还没有建立服装商品市场准入制度,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纺织品检验中心王双华主任和记者说,“这是一个严重的‘后门’。虽然服装上市前必须送检,但不是每批次都要送检。上柜前,商场虽然要求企业出具检验单据,但不要求每批次产品都提供检验单据。这些都是监管缺位的直接表现,也最后导致知名品牌质量上的问题频发。”

  对消费者而言,要知道服装大体上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标有合格品的产品与优等品、一等品是有质量差异的。别一味迷信价格高的产品,“价高”未必“质优”,也不要迷信过分夸大保健功能的产品,服装的基本功能是得体、舒适。在购买前要看清楚该服装、鞋类享有怎样的售后服务,并保存好购物发票或小票,尽量到信誉较好的商场、超市或专卖店购买,要注意仔细查看标识标签和使用说明。

  质监部门工作人员说:“品牌服装屡屡出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与花了钱的人其一味的信任态度有很大关系。选购衣物在注重面料、款式的同时,要认准有国家颁发的职业健康体系认证的产品。注意从外观和感受上把好关,那些闻起来有味儿、没有相关标识、颜色过于鲜艳的服装一定要谨慎购买。”

  国际知名品牌出现一系列严重的质量上的问题,对崇洋的国内消费者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希望那些盲目迷信外国品牌的人能趁此机会反省自身问题,学会“理性消费”。

  随着居民住房不断改善,家庭装潢所用的装饰材料也已经“鸟枪换炮”,新颖的、豪华的、时尚的、高档的,慢慢的变多的家居装饰材料被消费者所关注。又值3·15消费维权日,眼下,正值家装旺季,而家装业主和施工工程队的麻烦也接踵而至……

  “刷漆还没刷多大一会儿,就感觉胸口闷、头晕的症状,想着是晚上没休息好的缘故,便接着干活,还没多大一会儿,就从架子上栽了下来,醒来后就在医院了。”郑州某施工队的李先生苦笑着说。

  据李先生回忆说,醒来后的第一眼看见的是医生和施工队的队友,自己还没明白过来是咋回事,医生说是被漆熏晕了,我还在想,我在施工队也有两年了,平时体质挺好的,怎么说晕倒就晕倒了呢?

  出院后,对发生这事感觉特别气愤,找商家要求赔偿,但商家态度强硬,不认为是自己产品的问题,还说自己的产品是“环保油漆”。无奈之下,我便拿着剩下的漆去找国家建筑装修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去鉴定,谁知检测结果是有机挥发物、苯和二甲苯严重超标。

  “我拿着检测结果去找商家讨个说法,中间加上建材中心工作人员的多次协调,最后商家很不情愿地给了部分赔偿。”李先生气愤地说。

  该中心主任张玉东介绍说,目前,我们在日常的检验工作中,遇到大量的消费者个人前来咨询和检测的,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在逐步增强。

  家居装修,这个年轻的行业——从家居卖场到建材市场,从装饰公司到施工工地,我们正真看到多数企业秉持诚信与品质为安身立命之本,为广大购买的人尽心尽力提供服务,然而也有少数企业将商家的道义与良知抛在脑后,上演着一幕幕害人害己的悲剧。

  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装修已成为居民生活中的又一消费热点。但是,由于目前家庭装修市场的不规范和消费的人专业相关知识的缺乏,因家装而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家居装修——常常会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质量上的问题、价格欺诈、偷工减料、拖延工期、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超标、不讲信誉等方面,而这几个方面是当前家居装修投诉的重点。

  目前建材市场上合格油漆和劣质油漆并存,消费者最好到品牌专卖店购买,一些十分注重形象的大品牌,都已获得国家强制性安全产品认证,辨别合格油漆可采用“三步法”:“看颜色、闻气味、问安全。”

  据专家介绍,油漆中的主要污染物质是苯,但还有甲苯与二甲苯、乙苯、甲苯二异氰酸酯等多种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现在市场一些商家以“无苯无毒”为噱头,大打“环保”牌,而价格要比一般的油漆高很多,消费者在选购油漆时,一定要看清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标。

  张玉东说:消费者应当转变建材消费观念,不仅要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也应看重安装技术与配件辅料。建议消费者尽可能地选择知名品牌的建材,因为大多数建材厂商均为消费的人提供了专业铺装的服务。

  张玉东和记者说,国家建筑装修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之所以每年在“3·15”这个消费者的日子里,面向社会开展家装空气的免费质量检验,以及建材产品质量的咨询,就是要为广大购买的人维权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众多购买的人要提升个人的维权意识,如在装饰装修中材料出现质量上的问题,可直接向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

  “在外地旅游时,花几万块钱买的血琥珀,没想到是赝品,经第三方鉴定后是树树脂仿琥品。”近日,这件事让郑州市民王女士气愤不已,买件中意的饰品是件高兴的事,不想最后却整一肚子气。

  近些年,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从过去单纯的保值储备心理,转向美化装饰,女人喜欢珠宝,是习以为常的事,王女士也不例外。

  王女士说,她很喜欢外出旅游时买些当地的特色产品,这次也不例外,当时看中了一款血琥珀,价值两万多,心想这么贵,应该是物有所值,便买了下来。这么贵重的物品,买回来后心中暗暗犯嘀咕,于是,便拿着它去河南省质检院的金银珠宝检验测试中心鉴定物品的真伪。

  检测结果出来后,“不愿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自己买的‘珠宝’竟然是人造的,当我听到这一条消息时,头就蒙了,幸亏检验测试中心主任戴洁提醒我,拿着发票和证书可以去买的地方维权。”王女士说。

  王女士说:“又一次去同样的城市,却有着不一样的心情,这次去的目的是维权,对方态度强硬,不给退还现金,最后我便拿出在我省的珠宝检测中心的鉴定报告找商家讨说法,几经波折,最后处理的结果还算满意,这次给的教训是以后再也不敢对贵重物品看上就买了。”

  当人们手中凝聚更多的财富时,黄金珠宝作为一种身份的标志,带给使用者本身的也不单单是物质的需求,而是精神的享受,也有一些珠宝商,趁珠宝鉴定现状不健全的情况下,将真真假假的黄金珠宝消费市场打得火热。

  “近日,我的一个朋友更是懊恼不已,缘由也是在某地买了几个高档的手镯,价值好几万,产品证书是广东、云南的,知道我的事后,也想鉴定一下镯子的真伪,拿到鉴别判定中心一鉴定,却发现几个镯子都是处理过的……”王女士说。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石、饰品加工及消费国,铂金、黄金、钻石等首饰年消费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时,消费纠纷也呈逐年攀升态势,珠宝到哪儿买、找谁鉴定已成为消费者关心的焦点问题。

  目前,由于金银珠宝属于高价奢侈品消费,普通人不了解其鉴别方法,所以消费的人在购买时多会参考鉴定证书,而在消费物品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时一般会到专业鉴定机构进行检验确定。但目前市场上的鉴定证书五花八门,国内珠宝行业的鉴定现状混乱,有鉴定资质的机构也较多。

  另外,黄金饰品存在成色不足,白色K金也叫白金等问题,部分商家以此来蒙骗消费者。

  消费者在选购金银珠宝时,应注意看清饰品标签上的标注内容,并一定要记得开具票据,注意保留购买凭证;销售员口述的产品质量指标应与票据书面标注一致,票据的饰品名称必须与标签上标注的一致,不能用数字或字母等代号表示,金银珠宝一定要有当地法定部门出示的证书,此外,对购买的高档饰品有疑问时,应及时送到检验机构鉴定,在购买时还应向商家索要宝石鉴定证书或钻石分级证书,以保护自身的权益。

  还有,金银珠宝价值不菲,建议一定要通过正规商业渠道购买,并且别忘记索要产品证书,货物正规发票。“有产品证明鉴定机构才好做鉴定。”另外如果购买珠宝价值较高的话,建议消费者购买前就到鉴定机构提前咨询。(记者 雷路展 本报通讯员 郁书钧 实习生 谭亚敏)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