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5日,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公安部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学院在上海联合举办主题为“ITS,助力城市交通缓堵”的第四届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创新发展论坛。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局长徐炜现场发表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现代警务机制探索》主题演讲。
4月份,公安部在深圳召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现场会,非常荣幸能够在深圳给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城市交通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期间有一个很值得借鉴的经验是现代警务机制建立问题,属于我们交警主业。
实际上,从这些年的管理经验来看,通过现代警务机制的建立和应用,我们破解了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的难题。下面我向大家报告一下深圳在现代化警务机制的一些实践和做法。
经过37年的发展,深圳已经是一座有2000多万人口,经济总量接近2万亿,具备现代化的特大型城市。深圳的机动车保有量是323万辆,2015年已限牌。每公里道路车辆密度达到510辆,全市停车位约为120万个。
深圳市委市政府面对城市交通管理的治理难题,明确将深圳交通管理作为贯彻中央城市会议、推进文化城市创建,提升城市管理品质的重要内容,我们大力推进城市交通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于交警来讲,我们从交通管理的末端来发力,推动政府顶层设计,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警务机制的创新之路。特别是实现了传统模式的转变由“汗水警务”向高效精准的现代警务机制变革。
具体来讲,深圳现代警务机制的主要特色是:以勤务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核心,以指挥、情报、督察为内在驱动,借力社会共治大数据思维,来推进城市道路交互与通行管理向“法制化、精细化、智能化和规范化”转型发展。实际上假如没有智能交通的深入运用就不可能催生“指挥”、“情报”、“督察”这三大警务机制。
我们从立法、执法、奉法三个方面着手完善,利用法制思维、法制方式依法管理城市交通。值得强调的是我们运用深圳特有的立法权出台了两部交通管理条例。一个是关于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另一个是关于交通安全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处罚条例。交通变化很快,因此我们两年对这两部法修订一次,这是深圳修改最频率最及时的条例。
还有其他交通管理方面的法律:增加了累计加罚、一违多罚、首违免罚、社会服务等一系列的严管重罚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条款,这些法规的出台为我们交通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我们常态化开展的“十大交通整治”和全国城市一样。特别是重点车辆、重点交通违法。现在对于重点车辆的管控还算到位,这依托于我们既有严管重罚,更有后台强大的科技支撑,可以监控到每一辆车。
关于重点交通违法,深圳基本上没有十次以上违法未处理的车,假在深圳几乎也不多见。特别是酒驾查处在2016年突破了10000宗,我们成立了两个专项大队:一个是机动大队,另一个是侦查大队。对一些涉及实施犯罪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重点打击。下一步我们可能还会对电动车超标依照法律来追究生产制造厂的刑事责任。我们破解工程运输车、电动车等交通管理难题,特别严查一些不系安全带驾驶行为,树立驾乘人员的规则意识。
在推动立法的基础上严格执法,是我们秩序管控的根本举措。比如我们推动了深圳进行“拉链式”交替通行模式,这个法律中也有,但是法律没有给标准,怎么交替通行?怎么样做互让?谁让谁先走?我们制定了从标准、标线到让行的规则,以及处罚标准,推动了全市40个路口进行变道交替通行。比如车道变窄的情况下,两道变一道的时候,拉链通行。目前路替通行率提升了90%以上。
“勤务”是交警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交警存在的意义就是“上路”,就是“管事”,如何保证既上路又管事,这就要求我们有个勤务的科技支撑。从勤务入手,我们把勤务模式定为16种。
从时间、空间、人员和职能上划分成16种模式。在16种模式下我们特别推出了“铁骑勤务”,是一种“网格化”巡控,叫铁骑巡车。我们全市建立了106个警务区,目前已经组建了800人交警铁骑队伍,到今年6月底会扩大到1200人。
铁骑每天总巡逻里程近2.9万公里,相当于在我们全市快速路和主次干道巡逻5遍以上,执勤路段的平均接处警时间缩短4.5分钟,拥堵和事故警情主动发现率高达56%。
铁骑的背后,我们有情报中心、指挥中心。对于巡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精准管控和推动。
铁骑队自成立以来,查处严重违法车辆7800多辆,查处开车打手机、抽烟车窗抛物、鸣喇叭等以往难以查处的动态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8万多起。
规范“夜间勤务”“零死角”防控,我们组建了五支力量,加强“五考三查”,规范夜间勤务。包含五种警力夜间巡逻,从五个维度进行考核,三个层面进行监督。
目前夜间我们投入警力60多个组,截止目前我们夜间的事故死亡率下降了30%以上,效果很明显。
第三,顺应发展加快科技应用,信息引领,服务实战,不断的提高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
我们把互联网+的思维应用到交通管理工作中,让大数据进行驱动,产生我们交警的生产力和战斗力。有效改变了“无谓用警、无效用警、无限用警”的状况。
这是传统的方式,而对重点车辆,靠传统模式无法管理。因此我们在宣传方面搭建了新型融媒体宣传互动平台,就是负责交通安全宣传。对内这个互动平台和我们所有的平台相关联,对外与传统媒体、新媒体关联。
我们还打造了社会共享共治的新格局。有互联网举报平台,现在每月收到的举报超过50000,每天大概有2000。每天收到的民意有1000条。也做了一个互联网民意平台,主动搜集老百姓的意见,哪里堵?哪里乱?哪里有隐患?每条5元,我们每天搜集1000条。
同时,我们还成立了自御车行业协会、道路运输“反超联盟”。包括向第三方推送征信机构,推送我们重点违法信息。达到从原来的被动管理,转变为自我约束。我们将政产学研的力量,引入到交通管理中,现在大量的新技术、新理论在深圳进行试点。
第四,尽心履职缓解城市拥堵专业治理,工匠精神,带动交通管理有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
由粗放向精准化的转变。一个方面我们推动交通信号智能管控,针对交通信号不同时段实行相应的方案。包括对各个路口的区划、对交通信号的精准化等等。
另一方面,我们运用汽车电子标识实现“公交优先”信号。有13个重点路口,36个方向运行,平均每天减少等待时间130多秒。
还有引入信号配时的社会化服务。路口联网协调率提高至73%,路口平均通行效率较以往提升14%,政府热线%。
同时我们用新型的交通组织来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在14个片区,34条道路上实施单向交通组织,40个路口实施微改革、微创新,使得道路通行能力上升了8%以上。
我们推动了多乘员车辆专用车道,自动化潮汐车道,网约车专用上客通道。同时我们将治堵方法总结固化成23个模块。
整个城市的交通离不开交警的治理。我觉得我们在做一件伟大的事,就是用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管理理念和措施,结合智能交通的大规模应用。这几年我们遇到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给我们交通管理提供了无限可能。我们中国的交通管理,可完全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交通管理的道路。
欢迎各位专家到深圳来交流,让我们大家一起推动中国城市交通管理的发展,谢谢大家。
新闻推荐
【2025-11-03】
【2025-11-03】
【2025-11-03】
【2025-11-02】
【2025-11-02】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2】
【2025-10-20】
【2025-10-20】
【202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