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市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概况
第二部分 市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2021年度部门预算明细表
第三部分 市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2021年度部门预算数据分析
第一部分 市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概况
市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委网信办,为一级预算单位,无二级预算机构。
1.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市委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统一领导及决策部署,协调督促有关方面落实市委网信委的决定事项、工作要求;组织并且开展对涉及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所有的领域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重大问题研究,向市委网信委提出工作建议;完成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网信委交办的其他任务。
2.负责全市互联网内容信息管理,依照有关规定法律和规定查处有关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和网站。
7.统筹协调全市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组织协调信息网络行业的安全审查工作;统筹协调全市网络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工作。
8.统筹推进网络党建工作,指导互联网行业自律;承担网络人士的团结引导工作。
9.统筹推进全市信息化工作,负责全市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协调、管理和监督。
10.负责全市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行业管理,负责以大数据为引领的信息产业行业管理。
根据上述职责,市委网信办内设5个行政机构(正科级),2个事业机构(正科级)
1.综合科。承担机关日常运转工作,统筹推进机关和所属事业单位党建及全市网络党建工作,负责组织并且开展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干部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
2.网络宣传管理科。承担统筹协调互联网宣传管理和舆论引导工作,负责推动全市网络阵地、网络文化建设,负责全市重点新闻网站规划建设,推动移动网络发展,指导和督促网络行政执法工作。
3.网络安全与舆情科(网络应急科)。拟订全市网络安全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并督促检查;组织协调信息网络行业的安全审查工作,协调全市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核查、处置、激励工作,健全网络辟谣机制;协调处理全市网络安全重大突发事件与有关应急工作。
4.信息化推进科。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信息化发展规划、政策和措施;统筹推进全市信息化工作,负责提出全市信息化重大工程的规划、布局意见及投资计划。
5.数据资源管理科。负责全市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行业管理,拟订大数据收集、管理、开放、应用等标准规范并组织实施;负责以大数据为引领的信息产业行业管理,促进政府部门数据共享和公共数据资源开放。
6.大数据中心。统筹推进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安全保障体系等工作;推动信息数据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推动全市大数据形成机制和创新应用。
市委网信办机关人员编制46名。部门领导职数5名,科级领导职数10名。
第二部分市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2021年度预算明细表
市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2021年度预算明细表
第三部分市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2021年度部门预算数据分析
2021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使用情况6091.64万元, 全部为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无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2021年年初拨款收入比2020年年初拨款收入多3220.05万元, 增长112.13%。
2021年度预算数按经济分类:工资福利支出898.72万元,同比2020年增长32.95%;商品和服务支出65.35万元,同比2020年增长9.52%;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16.44万元, 同比2020年增长3.20%;项目支出5111.13万元,同比2020年增长141.09%。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拨款6091.6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858.55万元;占总比96.1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6.37万元,占总比1.5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64.45万元,占总比1.06%;住房保障支出72.27万元,占总比1.19%。
2.20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6.37万元,20805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96.37万元,2080505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72.31万元。
工资福利支出616.33万元包括:基本工资147.08万元,津贴补贴409.56万元,奖金45.65万元,伙食补助14.0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96.37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2.40万元,公务员医疗补助12.05万元,工伤保险0.60万元,住房公积金72.27万元,加班费10.53万元,休假探亲费38.17万元。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16.44万元包括:3039910-维稳补助8.42万元,3039911-租房补助0.77万元,3039912-电线年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
1年我办将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区党委“约法十章”严控单位一般性支出,2021年我办一般公共预算中“三公”经费预算14.21万元,同比2020年“三公”经费15.06万元,减少0.85万元,同比减少5.64%。
2021年我单位公务接待费预算为0.90万元,同比2020年新增0.90万元,主要为按计划拟对接考察调研。
1.2021年我单位公务车辆编制5辆,保有量为4辆,无公务用车购置费预算。2
.2021年我单位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预算13.31万元,同比2020年减少1.75万元,减少11.62%,主要是按照计划压减公车油料费。五、2021年度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说明
本年度财政下达指标6091.64万元,其中基本收入为980.51万元,项目收入为5111.13万元。
2021年度支出总计为6091.6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858.5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6.37万元,卫生健康支出64.45万元,住房保障支出72.27万元。
2020年实行绩效目标管理项目,共7个项目,分别为 1.“数字”城市大脑二期项目资金3000万元、2.市电子政务外网改造项目经费628.41万元、3.小微企业和双创企业的安全与存储服务支撑平台建设项目200万元、4.此项目涉密不予公开。5.网络等级测评专项经费200万元、6.全市电子政务外网网络运维70万元、7.市电子政务外网部分点位租用180万元。
纳入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预算单位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及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支出。
市“政民信箱”是社会公众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向市政府及市、县(区)各职能部门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的窗口。此栏目既是市政府领导,市、县(区)各职能部门与社会群体、人民群众之间实现沟通的桥梁,也是帮助市政府领导及市、县(区)各职能部门发现和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明显问题的重要渠道,是实施政务公开的重要措施。真诚欢迎您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献计献策,对政府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和改进的意见。
、对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要政策措施以及市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意见建议。
、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写信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
、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的控告或者检举事项,应当直接向同级或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提出。
、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事项,写信人在办理期限内重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不予受理。
、如果您反映和投诉的问题,涉及市政建设、居民生活、就业和再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请先向问题发生地的县(区)人民政府或其主管部门反映,以便得到及时解决。
、为了您的信件能够准确、快速的转交到具体的责任单位做处理,请务必做到“一事一件”,避免在同一封信中反映两个或多个无关诉求,此类信件办理人员有权将其设置为无效信件,不予受理并废弃,不再进行短信回复提醒。
、对于同一账号大量多次重复向同一单位写信反映相同问题,属不予受理范围的,办理人员有权直接对重复信件不予受理并废弃,不再进行短信回复提醒。
、写信应署本人的真实姓名,不要隐瞒姓名或采用化名、笔名;应当注明本人的具体联系方式,如工作单位、家庭住址、邮政编码、电子邮件等,以便于国家机关及其信访工作人员同来信人保持联系,使信访事项及时得以妥善解决。
、写信内容应简明扼要,写明所反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当事人(包括被投诉方/建议方)、投诉或建议要求,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诽谤、诬告陷害他人。
、为避免重复写信造成行政管理资源的浪费,针对表述不清、恶意言语和无实质内容的信件,办理人员有权将其设置为无效信件并废弃,并保留追究恶意写信人法律责任的权利。
、信件在转交、告知、答复的同时会发送手机短信通知写信人,写信人可凭用户账号、密码或信件查询编号登录本网站查看信件情况。
、请谨慎保管用户名和密码,否则就没办法查询信件回复,密码丢失请使用忘记密码功能查询。
新闻推荐
【2025-10-19】
【2025-10-19】
【2025-10-18】
【2025-10-18】
【2025-10-18】
【2025-10-18】
【2025-10-18】
【2025-10-17】
【2025-10-16】
【2025-10-16】
【2025-10-15】
【202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