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从数字化供应链到数字供应链金融’不妨回归到根本,供应链、供应链金融,以及供应链管理的相互关系是什么?既然提到数字化,那么数字化的作用是什么?还有数字化供应链、数字供应链金融、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点是什么?”
要把握“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以及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得先了解它们的根本——供应链的内涵,并弄清楚供应链、供应链金融及供应链管理三者的关系。
供应链,本质为供需链,不仅得考虑供应,而且还得考虑需求,是指“从供应商到客户的一系列供需环节构成的链条”。
通常讲,供应链包含三流,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物流与资金流形成完整闭环,即运用资金采购原材料,原材料转化为产成品,产成品通过“惊险一跃”转化为资金,用转化资金的一部分再去采购原材料,开启新的循环。从资金到实物,从实物到资金的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是非常理想的状态,然而当企业运营不善或要扩充业务时,就需要引入外部资金,这种引入外部资金的活动就叫供应链金融(相对资金提供方也叫注入)。
供应链是客观存在的,只要与外部发生供需连接,就会形成供应链,不是因为重视就存在,不重视就不存在。当然,以连接形态存在的供应链,不会自觉地产生价值,需要管理方付出努力。于是就产生了供应链管理,是为提升供应链能力而付出的主观努力,主要是针对供应链的某个、某几个环节,甚至对整个链条来优化,理想状态是从供应商到客户的所有供需环节的端到端贯通优化。
供应链是都会存在的,与外部发生供需连接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供应链,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企业都应该努力管理好自己的供应链。企业经营必须从外界获取资源,向企业供应资源的是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资金也是企业从外界获取的资源,金融机构也属于企业的供应商,只不过在当下资金供应商是非常强势的。
供应链金融的功能区别于金融的功能,《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 》(银保监办发〔2019〕155号)明确了供应链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只有实体经济可持续收益,供应链金融才能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关于积极地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2017〕84号),既阐述了供应链是组织形态,也阐述了供应链管理的精髓。作为组织形态的供应链(包括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以合适的成本按时保质保量地向客户提供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为完成供应链任务,就需要践行供应链管理的精髓——“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的高效协同”,即从供需匹配、整合资源、高效协同三个维度支持企业“控本增效”。
“数字化”是近几年的热词,有关企业数字化、数字化转型、供应链数字化的文章、论坛、企业实践层出不穷,甚至用数字化宣传或包装自己产品的企业也多于牛毛。关于“数字化是什么,起啥作业”的阐述非常多,作者觉得它与信息、计算机、网络、算法等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密不可分,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高大上内容高度相关,但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分层推进。
首先,数字化是记录信息,把物理世界转化为数据记录到数字世界里。计算机的存储技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当数据积累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就会形成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对收集、记录信息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WMS、SRM、CRM、MES属于供应链的信息收集、记录系统。
其次,数字化会传递信息,借助计算机网络以数字的形态传递信息。网络传播打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让跨地域实时共享、实时协作、实时监控成为可能。移动互联更起到了催化剂作用。工业互联网的泛在互联让数据形态和传播关联变得更为丰富。ERP可被称为企业内部的信息互联网。
再次,数字化能处理信息,既能够迅速、准确地处理简单重复的计算,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超出人脑能力的复杂计算。飞速提高的算力和更接近实际的算法让信息处理如虎添翼。MRP、APS属于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处理系统。
第四,数字化可智能执行。信息处理的自动化计算,机器设备的自动化运作早已有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自动执行将会更智能地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动态影响,实现柔性应对和快速应对。只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而没有智慧供应链,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只能呆在实验室里。
第五,数字化将促进信任。数字化依托信息沟通,信息沟通的效果受“能不能”和“愿不愿”两方面的影响。“能不能”是技术问题,前述四个方面基本能够解决;“愿不愿”是利益问题,与相互间是否彼此信任极大相关。区块链“数据不可篡改”的特征以及“确权收益”的倡导将有望有别于传统做法来解决信任问题。
综上所述,数字化不仅能从生产力(技术)角度,而且将从生产关系(信任)角度促进供应链的高效运作,进而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是提高效率的工具,不同的数字化对象有不同的关键点。数字化供应链是基础,一定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数字化供应链管理是关键,一定要有助于控本增效;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当下最应关注的是“风控”。
数字化供应链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供应链状况如实地转化为数据,真实地映射到数字世界里。大概涉及到全面、准确、实时三个方面:
全面不是全部。供应链上包含的产品信息、工艺信息、物流信息、交易信息类别多样,数量庞大,全部收集绝不可能。到底应该收集哪些信息才能做到真实映射,颇有讲究。
准确并不简单。“账实一致”绝对是个理想目标,连华为这样的企业还在持续努力。由哪些指标衡量,用什么数据格式表述,如何选取样本,都存在主客观偏差,再加上“不可告人目的”的人为做假,实现数据准确绝非易事。
实时更有价值。5G就是为解决时滞难题而努力,就美国对待5G的强硬,足以认识到信息实时对于数据真实的重要价值。
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管理信息系统。围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信息系统非常繁多,如图所示。
信息系统是为供应链管理服务的,为了能高效地完成供应链所承担的任务,供应链管理数字化需结合企业现状,在考虑信息系统供应商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路径量力而行,务实推进。切记不要盲目跟风,时刻注意“数字化到底未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不要把数字化不足成为企业管理上的水准不高的借口”,“避免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出现过度数字化现象”。
在《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 》(银保监办发〔2019〕155号)强调的四条“根本原则”中,后三条都跟风险相关,“坚持交易背景真实”、“直接获取第一手数据”、“坚持全面管控”。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依托供应链的资金供需。金融机构本可与资金需求企业直接对接,但为了“风险控制”,在资金的供需链链条上,引入了“核心企业”、供应链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等第三方机构的参与。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爆雷”,几乎遍布了资金供需链上的所有环节,让供应链金融的“风控”问题更加突出。
金融科技公司尽管推出了很多赋能供应链金融创新的数字化服务产品,但总体上“只能助力,难以主导”,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信用带来的风险难题。
“依托核心企业”是开展供应链金融的通常做法。但不少“核心企业”借此“拔毛”上下游企业的短视做法,以及“套取资金”、“挪用资金”的恶意做法破坏了供应链金融生态,变相抬高了资金需求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
开展供应链金融是国家对金融服务实体的重要部署,也是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资金需求实体企业需要成本低廉的供应链金融理财产品,金融机构期望找到周转快速、稳健成长的实体企业客户。“只有真实数据,没有实际收益”的供应链对于金融机构也是不安全的。当下,谁能够率先找到确保真实,提升效益的人工与科技相结合的双干预“风控”模式,谁就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上半年业绩报显示,很多城商行和农商行表现抢眼,他们当中不乏找到双干预“风控”模式的金融机构。
文章到此应该结束了,风格似乎很学术?但个人感觉,它应当是一切供应链实务的前提。
新闻推荐
【2024-11-03】
【2024-11-03】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31】
【2024-10-29】
【2024-10-29】
【2024-10-27】
【2024-10-27】
【2024-10-25】